3月8日,《大眾日報》以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魏橋力量》為題,整版刊發了對魏橋創業集團的報道。報道內容如下:
魏橋創業集團是一家擁有3家上市公司、國內外12個生產基地、10萬名員工、2500億元總資產,集“紡織—印染—服裝、家紡—再生棉”完整閉環產業鏈以及“采礦—氧化鋁—原鋁—鋁精深加工—再生鋁”完整閉環產業鏈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,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。集團連續11年入選世界500強,連續4年躋身世界品牌500強。
近年來,魏橋創業集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不斷優化產業結構,積極轉換增長動能,深入踐行社會責任,以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企業力量。
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魏橋特寬幅印染數字化生產線
當好產業升級領軍者
圍繞“產業鏈數據貫通”和“智能化生產”兩大重點,集團紡織先后建設了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工廠、魏橋特寬幅印染數字化工廠、家紡服裝數字化項目等8個智能化分廠,打造了“紡織—印染—服裝、家紡”完整鏈式生產體系,以“智能矩陣”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,用工節約50%以上,能耗降低40%以上,用水節約20%以上,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先后榮獲中國紡織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、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、全國質量標桿等十幾項榮譽,為行業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。瞄準輕量化發展方向,高標準建設魏橋輕量化基地,自主研發的8種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綜合性能較傳統合金提升20%以上,制造的車身平臺、底盤平臺、底盤傳動部件較傳統產品分別減重40%、30%、50%以上,成功進入20余家知名車企供應鏈。布局新能源輕量化產業基地,持續打造可循環鋁車身、電池、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制造產業集群。
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家紡智能化、數字化生產線
當好綠色發展排頭兵
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投資、建設、生產、經營一體化全過程。持續優化能源結構,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,布局新能源“風光儲”一體化;加強技術改造,投資100億元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熱電、氧化鋁、電解鋁的超低排放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;加快產業鏈上游綠色重塑,建設綠色鋁創新產業園,水電、風電加上光伏發電,集團清潔能源占比超過三分之一。致力于在循環經濟中發揮企業自身價值,大力發展再生棉、再生鋁等循環產業,加強再生纖維回收利用,與德國順爾茨集團合作共建中德宏順再生循環產業園項目,以再生鋁循環利用、報廢汽車拆解、電池回收為主導,打造世界一流再生循環產業園;圍繞“雙碳”目標,科學規劃制定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,并利用集團在產業鏈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,引領產業鏈降碳。
持續優化能源結構,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
當好科技自立自強踐行者
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,研發投入占比連續多年超過3%,2022年達到3.73%,每年自行設計開發各類新產品4000多個,有9家子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,3個項目入選山東省重大科技工程項目。紡織產品涵蓋了12大系列2萬多個品種,棉紗最高紗支達到500支,坯布最高密度達到1800根,均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。集團擁有全球首條全系列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,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。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,與中國科學院大學、中信信托合作共建魏橋國科(濱州)科技園項目,在8個領域設立研發創新中心,開展120多個科教項目,引進院士在內的高端人才150余人,超高精細光刻膠等“卡脖子”技術實現新突破。集團先后設立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魏橋創業院士研究院,共有各類創新平臺20余家,產學研合作平臺愈發健全,科教產實現深度融合。
幾內亞鋁土礦項目作為國際礦業開發的典范項目,有力保障了我國鋁土礦資源的安全
當好國際產能合作領頭雁
積極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加快推動國際產能合作。2013年集團在印尼設立合資公司,建設年產200萬噸氧化鋁生產線,一期100萬噸于2016年建成投產,二期100萬噸于2021年底建成投產,該項目是中國首家海外氧化鋁生產企業,也是印尼第一家大型氧化鋁生產企業。在幾內亞合資設立礦業公司和河港公司,開采鋁土礦,建設河港碼頭和海上過駁轉運系統,打造了一條自國外礦山到國內工廠、集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,每年運回礦石4000萬噸以上,為我國鋁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。在歐洲設立科技與創新中心,打通海內外技術研發、項目合作、人才培養、科學普及的雙循環發展通道。
不斷完善職工后勤保障機制,讓職工快樂工作、幸福生活
當好實現共同富裕貢獻者始終堅持“為國創業 為民造?!钡暮诵膬r值觀,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、助力鄉村振興、推動共同富裕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和自覺追求。扎實做好產業拉動經濟發展,先后在國內外打造12大生產基地,極大地促進了各地經濟社會發展,積極扶持上下游中小企業發展,拉動濱州紡織家紡服裝產業集群及高端鋁產業集群的發展。安置就業助力鄉村振興,集團10萬名員工中,90%以上來自農村,9萬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就業,并建立了使職工住有所居、病有所醫、子有所教、老有所養的后勤保障機制。扎實做好公益助推共同富裕,熱心公益慈善事業,大力支持交通、教育、科技、衛生事業發展和抗擊新冠疫情及洪澇災害。發揮“士平公益基金會”作用,通過捐助等形式,打造全國性產學研融合資助平臺、社會建設資助平臺、創新創業資助平臺、公益慈善資助平臺,發揮公益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,全力襄助科技教育事業及其他公益事業發展,深入踐行社會責任,為促進更大范圍內的共同富裕貢獻力量。